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講座及工作坊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文化雙和講座】我家門前有小河-由瓦磘溝上尋雙和地區的文化

文化雙和講堂-講座系列

免費參加,為維護講座品質,請預先報名!報名連結於頁面最下方

雙和史前文明大探索 

活動時間:3月19日(六)下午2:00~4:00

三千多年前圓山文化人曾落腳於中和尖山腳、七百年前凱達格蘭族於擺接平原建立秀朗社,本堂課程將帶領民眾認識雙和地區所擁有數千年豐富人文歷史與文化。

講師介紹:鄭建文∣台大人類學博士,曾在科博館人類學組、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台大農業陳列館任職,現為台大工學院編審、台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地質中的人文與物產

活動時間:3月26日(六)下午2:00~4:00

瓦磘溝,全長約5公里,是一條蜿蜒雙和的天然河流,同時也是一條分隔著中永和的界河,卻也因河流兩岸的地質與土壤構造不同,也讓兩岸的人文與物產有了截然不同的樣貌,這次將透過地質瞭解雙和地區,過往歷史中的人文、物產與文化的發展與演變。

講師介紹:山羊老師∣任職於國立中央地質調查所。

跨世代的河流-30、60、80年代的視野

活動時間:4月24日(日)下午2:00~4:00

人類依水而居,形成聚落與城市,河流帶給人們富裕與人類發展息息相關。瓦磘溝曾是一條乘載雙和文史脈絡與經濟命脈的一條河流,不同的年代對河流有著不同的記憶。本堂課程邀請1930年代出生的耆老、1960年代文史工作者、1980年代河流社造投入者,分享自己的河流記憶與觀察。

講師介紹:

1.許明正∣資深導遊、瓦磘溝願景社顧問、永和社大步道行動教室學員,著《我家後巷有小河》,1960年代代表。
2.陳東華∣文史工作者、瓦磘溝願景社顧問、著《永和常民史》、《永和的第一》,1930年代代表。
3.林宗明∣瓦磘溝願景促進聯盟理事長,1930年代代表。
4.張品∣永和社大講師、瓦磘溝願景社創社顧問,著《我家後巷有小河》,1960年代代表。
5.林志宏∣瓦磘溝願景社副社長,1970年代代表。
6.林先生(森氏咖啡)

城市河流未來-水從哪裡來?

活動時間:5月8日(日)下午2:00~4:00

從前瓦磘溝水源來自雨水、湧泉、尖山流下來的水,以及永豐圳溢出來的水,然,歷經數十年來都市過度開發,現在的瓦磘溝僅剩雨水與家庭污水,如今政府已積極處理污水下水道接管工程,倘若全數接管完成,未來的瓦磘溝將會變成無雨則無水的狀態。如何引清水入溝,讓瓦磘溝有源源不絕的活水,將邀請專家與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議想辦法。

講師介紹:

1.劉柏宏∣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理事長。
2.陳建志∣淡水河守護聯盟發起人之一、曾任綠盟秘書長。多年來持續關心淡水河,號召社大與環團組成淡水河守護聯盟,提出清淨河川的呼籲與倡議,至今也持續以單車、划船等方式結合環境教育,帶領學員觀察淡水河流域的變化。

→報名傳送門

TOP